新材料
聚合物鈍化表面缺陷助力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期,美國阿克倫大學鞏雄教授課題組報道了含有路易斯堿的聚合物鈍化鈣鈦礦薄膜表面缺陷,改善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穩(wěn)定性。
一氧化氮氣體分子多效信使策略用于神經損傷的高效修復
近日,步文博教授與海軍軍醫(yī)大學附屬長征醫(yī)院許國華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胡錦教授的合作團隊,提出了基于一氧化氮氣體分子的多效信使創(chuàng)新策略,用于神經損傷的高效修復和功能恢復。該策略借助于上轉換發(fā)光納米顆粒(UCNPs),合成了一類新型的近紅外光控一氧化氮釋放體系(UCZNs)。
南開大學劉育教授課題組在水中純有機室溫磷光上取得新進展
最近,南開大學劉育課題組報道了一種水溶性超長有機室溫磷光超分子聚合物,它是由葫蘆[n]脲(CB[n]s, n = 7 or 8)和磷光基團4-(4-溴苯基)吡啶-1-鹽(BrBP)修飾的具有腫瘤靶向的透明質酸(HA)高分子鏈構建而成。
鋅型電致變色器件實現(xiàn)耗能可回收透明多彩顯示
近日,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李海增博士與合作者們提出一種鋅型電致變色顯示器件。該工作所展示的鋅型電致變色顯示器件對高效節(jié)能的多彩顯示器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化工領域
基于原位活化策略實現(xiàn)三組分環(huán)化構筑陽離子型氮雜螺烯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游勁松教授團隊以異喹啉、吲哚和1,2-二氯乙烷為原料,利用原位活化策略的三組分環(huán)化反應,合成了多種陽離子型氮雜螺烯。
表面晶格應變和幾何形貌調控的納米反應器實現(xiàn)高效電催化合成氨
最近,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余桂華教授團隊以二氧化鈦(TiO2)為研究對象,通過同時控制TiO2的微觀結構和表面晶格應變來調節(jié)電催化NRR過程中的反應動力學和傳質,從而提高電催化合成氨效率。
陰離子載體對鋅離子電容器比電容和自放電行為的影響
香港城市大學支春義教授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范俊教授、武漢科技大學高標教授課題組合作,詳細研究了陰離子載流子對氮化鈦基鋅離子電容器電化學行為的影響,通過陰離子電化學行為的引入構建了兼具高比電容和抗自放電能力的鋅離子電容器。
梯度摻鉭赤鐵礦同質結構建“內在電場”促進光電催化水分解
近日,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張和民博士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王秀麗研究員、李燦院士團隊合作報道了一種利用水熱再生長和混合微波退火(HMA)相結合的方法來構筑了梯度摻鉭赤鐵礦同質結納米棒核殼結構的光陽極,它在提高光電流密度的同時有效降低了起始電壓。
生物醫(yī)藥
細菌鞭毛馬達“定子”單元的分子機制
近日,哥本哈根大學Nicholas M.I. Taylor課題組題在Cell上發(fā)表了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tator Units of the Bacterial Flagellar Motor”研究論文,揭示了細菌鞭毛馬達定子部分的分子機制。作者通過Cryo-EM技術,解析了定子單元不同功能狀態(tài)下近3 埃的電鏡結構。
廣州生物院發(fā)現(xiàn)瘧原蟲感染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y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小平團隊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瘧原蟲感染激活荷瘤小鼠的抗腫瘤免疫反應,拮抗腫瘤免疫抑制微環(huán)境,并通過外泌體中的微小RNA(miRNAs)和腫瘤組織中的一種全新的長非編碼RNA(lncRNA F63)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的VEGFR2基因,從而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
生態(tài)中心在顆粒物毒理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環(huán)境化學與生態(tài)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思金團隊通過多方合作在顆粒物的環(huán)境過程、毒理與轉化等研究中取得進展。
納米藥物在胰腺癌免疫治療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納米藥物與安全性研究組副研究員李娟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孟幻合作在胰腺癌治療的納米藥物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光電芯片
基于單晶鈣鈦礦的橫向結構人工突觸
近日,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徐文濤教授和李躍龍副教授共同合作,在Adv. Funct. Mater.上發(fā)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文章報道了一種基于高質量單晶鈣鈦礦薄片的人工突觸電子器件。
具有高熱電性能的可拉伸透明離子凝膠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歐陽建勇教授和程漢霖博士團隊報道了具有高熱電性能的可拉伸透明離子凝膠。
科研人員利用茶樹芽“機器人”殺死并清除細菌
據(jù)外媒報道,當有害細菌在醫(yī)用植入物等表面聚集時,它們會形成粘稠的耐抗生素涂層即生物膜。對此,科學家們已經發(fā)明了一種去除這些薄膜的新方法,其中包括用磁力操縱增強茶樹芽。Camellia sinensis茶樹的芽在它們的自然形態(tài)中不僅便宜、具備生物降解能力而且還具有多孔性。
科學家將金屬化石墨烯納米帶制成全碳電子產品的導線
幾十年來,硅一直是應用于電子器件的首選材料,但它的效率開始達到了極限。下一步可能是碳晶體管和電路,現(xiàn)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們已經創(chuàng)造出了金屬石墨烯納米帶,可以作為這種全碳電子產品的導線。